布拉吉耶媽媽傳奇(中)
可是艾珍妮和費力屋太太處得並不好。從小在困苦孤單環境下長大的艾珍妮有一份常人沒有的機智狡狤,擅於觀言察色。她了解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做,再好,也只是一個苦力勞工。她知道自己可以更好。於是她決定離開費力屋。
她在共和街上的龍啤酒屋找到一個夏天的臨時工。但是艾珍妮一待就是兩年多。兩年的時間不但讓她學到經營餐廳酒窖,管理廚房人手,經手食材買賣,處理人事記帳等運作一家餐廳的各種本事,也存到一筆可以自力自足的錢,將有一家屬於自己的餐廳了!
但是更重要的是,她終於可以把寄養在別人家的兒子帶回身邊。賈斯通7歲了,她為了賺錢而拼命的年月也是這個數字,兒子的年齡紀錄著艾珍妮的辛勞,也紀錄他們母子分離的時間。
1921年4月10日餐廳開幕這一天正是艾珍妮多年夢想的完成,她不再寄人籬下,不再為他人作嫁,兒子也不再遠離身邊。現在的她完全獨立。她感受到命運第一次緊緊地握在自己手裡,鮮活跳動,她要為自己活,為兒子活,為將來工作而活。這一年她26歲。
這天中午艾珍妮在門口掛上“布哈吉耶媽媽之家”的招牌,除了幾個好奇的路人經過時在門口逗留一下,看了一眼菜單之外,沒有一個客人穿過門檻坐下來吃一餐。可是那天晚上,消息傳開來,艾珍妮的餐廳湧來了里昂城內最懂吃的舊識老饕,把小小的廳擠得滿滿的!
艾珍妮的餐廳很小,只有15個位子,儘管第一天晚上生意就很不錯,但是想要多賺點錢並不容易。當時為了買下這個店面花掉過去所有的積蓄,餐廳的設備桌椅都還是後來慢慢想辦法一一湊買而來:客人多的時候,要跟鄰居借桌椅﹔沒錢的時候也做點吃食當作償還小店的賒欠。她努力攢下賺來的一分一毫,杯子,餐巾,桌布,刀叉,碗盤,都是存點錢後,一對一對慢慢地買來湊齊的,連桌椅都是…
很快地,“布哈吉耶媽媽之家”成為里昂城內上流人物的用餐聖地。正當艾珍妮的美食事業要開始起步,身體卻因透支而發出警訊了。
1928年醫生建議她住到鄉下去,透透氣,休養一陣。艾珍妮在里昂附近20公里海拔600多公尺的小山上找到一個小屋子,沒水沒電,靜靜的夜裡只有樹濤和貓頭鷹的梟聲。(未完待續……)
備註:再次申明,照片都是網路上抓的,真的不是我拍的。